个人资料

圣博士

各位同仁和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umbershire1,分享美丽与健康!  

文章数量:695

点击人次:2279294

博文分类
搜索
【原创】 养生≠治病——理君博士《自然健康疗法》

健康讲坛

    对待养生学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尤其是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误认为养生可以治病。我觉得一定要把治病与养生分开,首先要明确的是养生不能治病,养生可以防病,但是养生不等于治病。

养生学到底是什么呢?中国的养生学应该说是集各种防病治病方法于一体,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并且与我们自身的修身修德相结合,从某种层面上讲,中国的养生学应该说是代表了中国人某种特定的思维模式。

一.养生要因人而异

清代有一个中医大家叫徐灵胎,他有一篇文章名字叫《病同人异论》。看到这篇文章的名字就知道它的主旨了,它在强调:疾病是相同的,而人是各异的。在这篇文章里,他说:“天下有同此一病,而治此则效,治彼则不效,何也?”也就是说,天下有同样的一种病,治这个病人则有效,就治好了,而治另一个病人却没效果,没治好,什么原因呢?这就好比2003年的那场“非典”,有的人传染上了,有的人就没有传染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染上这个病的人,他的体内一定有致病的内因存在,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徐灵胎在文章里这样说:“则以病同而人异也。”接下来他又讲“夫七情六淫之感不殊”。“七情”指的是我们都具有的七情六欲,就是情绪致病;“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气候。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七情六欲和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是很公平的,每个人面对的情况都是一样的,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注意的程度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得病,有的人没得病。

中医里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因人而异,就是辨证施治。那么,在养生学中,我也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养生也应该因人而养

二.防止过犹不及

有人曾经对我说,他今天是怎样做的,明天该吃什么了,晚上睡觉前如何做了,一句话,他可注意身体了。对此我的回答是,太过了。

养生是为了健康长寿,在此意义上来说并不为过。但若想长生不老、长生不死或者过于追求某种灵丹妙药,就是过了,过了就必有所失,俗语“过犹不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失去什么,至少是失和了。当下有些人,或追求清静,或追求某种信仰,或追求养生长寿。须知养生保健绝不可为养生保健而养生保健,而是要顺时而随便,若为养生而养生,其本身就是一大过失。我们不可能无失无去,比如丢掉某个物件或寿终。但从人生来看,则可以无过。养生也是如此,只需做到“但求无过”。就“过失”二字而论,“过”的含义多指空间,“失”则多有时间上的含义,俗称过失、过去,叫惯了,用惯了,也就将其真实含义丢掉了,失去了。

就当前社会来说,对养生应该说是越来越关注了,而且养生方法也非常之多,分门别类,庞杂繁复。那么,到底哪些养生方法是正确的,哪些养生方法又是错误的呢?

有人说,体育运动好,要多运动,他的理由是“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养生首务在养心,因此,应该清心寡欲;还有人说,敲打经络好。    

我们可以把经络比喻成城市的交通网络,城市的交通网络需要有一个专业的管理体系和一个专业的管理团队去维护它,只有这样它才能够畅通无阻。我想要强调的是,养生学应该建立在中医学的基础上。简单的养生我们可以自己做到,但是比较专业的养生以及涉及比较专业的养生方法时,就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去做。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这种现象,比如说现在是夏天,有人就说夏天应该吃红色食品,这个道理对不对,《黄帝内经》里确实有“五色五脏”的说法,但是我要给大家提一个醒:适合你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中医能够防病治病的道理其玄妙处就在一个“中”字,防病治病之法同样在于以药物或食物之偏性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性,从而获得均衡。而日常饮食之养,则是以食物之平性使人体阴阳时刻保持在一个平和的状态。

《中庸》中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其实是教导我们要有涵养功夫,而涵养功夫的关键就在“中”字上。

三.切忌生搬硬套

《黄帝内经》成书于两千多年前,历朝历代,我们的历法也都没有更新过。我们中国人是讲阴历的,比如说十二经络在人体的走向、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一年之中的二十四节气都跟阴历相关联。我们遵循大自然的节奏来养生是很好的,但是不要太刻意了。有人讲,按天人相应学说,午时气血流到心经,那么我这时候就养心。我认为这不完全正确。为什么这么说呢?天人相应学说是正确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是不同的。气候在变,时代在变,其实宇宙也在变。在变化的宇宙中固守古人的天人相应学说,不符合自然之道。比如说,我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人,我的气血是严格按照十二时辰来走的。但是如果我今天生气了,气会影响到气血流通的速度,就未必是在十二点气血流到心经,那么就不能严格按照天人相应学说的内容来做。所以我的理解是,不要师古泥古,要考虑具体情况。古人的这种文化精髓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生搬硬套的话,就容易出问题。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离不开这个社会,回不到虚无的自然。

«上一篇:耳朵的保健法——理君博士《自然健康疗法》   下一篇:每天5杯咖啡降低乳腺癌风险»

评论(0) 点击次数(4002)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