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圣博士

各位同仁和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sumbershire1,分享美丽与健康!  

文章数量:695

点击人次:2282318

博文分类
搜索
【原创】 不治已病治未病——理君博士《自然健康疗法》

健康讲坛

痰聚成核

人体的许多疾病其实都是在慢慢积累中形成的,比如在临床中,我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妇科疾病,现代的女性大多有经血方面的问题,按中医讲就叫做“月经不调”。但是遇上这类疾病,如果上医院去作检查,却可能查不出确切的原因。

有些女性朋友可能就不高兴了,说我明明感觉不舒服,为什么医院查不出毛病来呢?我后来跟她们讲,我说你千万别查出疾病来,如果真的等检查出疾病,那就已经晚了。

举个例子来说,我曾经遇到一个女患者常年痛经,为此很痛苦,多次在经后或者经前去医院作检查,从验血、验尿、照B超、X光等,但是什么问题也查不出来,医院采取的方法,可能就是开一点止痛药,当时不疼了,可是每次都要依赖止疼药来控制。

还有个病例是闭经的,患者是才二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这么年轻就闭经,根本不来月经,那怎么办?好,医院的医生给你打一针黄体酮吧,目的是提高身体内卵巢黄体酮这种孕激素的分泌水平,对子宫内膜产生影响,从而治疗痛经或闭经。但这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方法,却没有一个整体的治疗方案来调整身体状态,让身体达到一个和谐自然的水平,让身体恢复正常。

医生往往会告诉她,你过些日子再来拍个片子吧,因为现在拍片子什么也看不到。但是她怀疑子宫有可能是有问题了,当她过了两个月后再来拍片子时,忽然就发现子宫里有了一个子宫肌瘤或者是一个囊肿,这时医生建议最好的办法是手术把它切掉,那这时候知道不是已经就晚了吗,这个病已经形成了。

当病已经形成之后,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客观地说,如果女性长了子宫肌瘤,她就是再找一个非常非常好的神医,即便是华佗再世,说开两服药就能把这个瘤子给消除掉了,那我说简直是胡说八道,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换一个思路,如果你在这个肌瘤还没有形成之前,通过中医中药的调理,就完全可以把这种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包括一些女性乳房的乳腺结节也是这样,因为它产生的原因非常多,但主要是气滞、血淤,中医把它叫做“痰聚成核”。我们人体内有一种黏滞的东西,我们管它叫“痰”,这里的痰不只是我们吐的那个痰,它是一种广义上的概念,它在人体内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痰在你体内它不是一种病,只是人身体的一种体质特征。但是如果又有其他的外来因素,比如说受寒了,比如说生气了,然后再加上体内的这种痰,这几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就会导致疾病。

有的女性朋友一摸自己的乳腺,说“哎呀坏了”,已经明显感觉有结节了,那么的确就晚了,所以不要等它形成结节以后再来治疗。现在也提倡女性朋友应该经常作乳房的自我检查或者定期去做体检,就是这个道理。

上医治未病之病

中医的养生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有一句话叫:“不治已病治未病。”原话是这样讲的:“夫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这也就是说:你已经病了,再吃药,就晚了。治理公司也是这样,“乱已成而后治之”,如果一个企业、公司已经在管理上出现问题了,再去治理它,就晚了。这样做就像渴了以后再去找水源、再去凿井,战争来了再去铸造兵器一样,一切都晚了。

未病是说当身体已经出现阴阳、气血、脏腑、营卫的不平衡状态。通常为了区分,把这种不易觉察的“未病”称为“疾”。如果对“疾”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疾”就会不断发展到可见的程度,就称为生病了。

大家都听说过名医扁鹊的一个故事。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哪一个医术最高?”扁鹊回答:“长兄最高,仲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让扁鹊解释一下。扁鹊回答说:“我长兄治病,是在病症还未表现之时就把病治好了,所以他的医术只有我们家人才知道,他的名气根本传不出去。我仲兄治病,是在病情初起时就把病人治好了,一般人以为病人得的只是小病,所以他的名气也不大,只有乡里人才知道。我扁鹊治病,是在病情严重后才治,别人见我割肉切骨,动作颇大,就认为我医术很高明,我也因此而闻名于天下。其实,比起我长兄与仲兄来,我的医术是最差的。”

故事的要义,可以概括为:上医治未病之病,中医治将病之病,下医治已病之病。

在这则历史故事里,“上医”只是一个人,但扁鹊精辟的见解却值得我们世代深思。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生命受益如“春雨润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是“冰冻三尺”。不知不觉中,我们自己决定着自己的健康。

治病不是人人都会的本领,于是人们寄希望于高明的医生。殊不知防病才是最重要的,到了非打针吃药不可,那已是没有办法的时候了。

《黄帝内经》中就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经典教诲。古人也说过:不药而治为上医。据我所知,许多有本领的老中医自己尽量不吃药,也很少让家里人吃药,即使是中草药也尽量不吃。比如我一个师弟王彤曾经治过一个扭伤后右小腿肿的病人,五服药见效,又吃了三服药拖了一年的病就全好了,他后来发现那病人从来是不吃药的,有病一律挺着,活了40多岁了,中西药从来就没吃过。他平时身体力行,注意养生之道,从饮食起居、七情六欲等方面调养身体,提高免疫能力。有时候药用得太多,或仅仅根据一知半解的猜测而吃药,这种做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还有一次,我这个师弟王彤的一个老病号给他打电话问能不能吃牛黄安宫丸。他问您家谁病了,病人说“不是你们中医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我打算先预防一下,吃它几天预防预防。”我师弟赶紧叮嘱病人不要随便吃药。

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医从来都重视中药的毒性,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副作用,其实在《本经》、《本草纲目》中许多药的后面都注有“毒”或者“大毒”,其中有的“毒”就是指副作用;二是应该时时刻刻注意保持心态平和,饮食生活规律,不被七情所伤、六淫所惑,才是强身却病的最高境界。这一点才是中医的精华。

中医治病提倡三种境界,所谓三种境界就是上医、中医、下医。所谓上医,简单地说就是在病症出现之前就及时处理,因此,最终的“上医”就是我们自己。

在中医看来,西医以人体解剖为基础,偏重局部,是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理论,只对发生了病变的身体感兴趣;而中医则偏重人体的宏观整体,坚持“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疗主张,讲究对身体功能的调理。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不愿等到身体的毒素发生了质变时才去问诊,而希望把时间花在健康养生上,而养生的概念却唯独出现在中医理论中,从它的治疗体系到文化溯源,处处隐含着“治于未病”的养生概念。

所以养生的原则,一言概之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宏观地告诉了我们养生的目的。我再把它浓缩一下,实际上就是两个字“防病”,依靠养生来防止疾病的发生。

«上一篇: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鉴别地沟油?   下一篇:三线防病论(心肺防病)——理君博士《自然健康疗法》»

评论(0) 点击次数(4408)
评论(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