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susan

 

文章数量:138

点击人次:506531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老子与孔子的对话

我的日志

伙伴们,中国古代出了两位最伟大的圣人,想听一下他们之间的对话吗?请听道教和儒教两位鼻祖的一次对话:[@more@]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上一篇:儿时的歌   下一篇:直销商成功掘金__七项切记»

评论(17) 点击次数(2714)
评论(共17条评论)
  • 谈笑 说:

    2006-08-31 13:19:05

    好!
  • 赵桐 说:

    2006-08-31 14:26:40

    因为他们皆有脱俗的品格和超凡的智慧,所以才能尊为"圣人"吧?!写的好!很好!非常好!...!.!
  • 易点 说:

    2006-08-31 14:59:49

    非常棒的文章!博主很有功力。
  • susan回楼上三位 说:

    2006-08-31 22:07:39

    谢谢三位朋友能与我心之共鸣.确实当时我看了这一段对话,非常震惊,触动很大,君不觉圣人们的对话就象"水"一样,渗透心间,荡涤灵魂?"水"与道等之间的关系,楼下的朋友有何感想?仁者见仁,或许您的认识和思想会让我们茅塞顿开.
  • zgmlm 说:

    2006-09-01 18:41:12

    水无则旱,水大至灾,水道乃顺势为之,习水性知时势。很久没有没联络了,今天才知道阿雯是老友,问好。
  • susan回zgmlm 说:

    2006-09-01 20:56:21

    Fine,thank you.你的文章不多,但每篇都非常好,能让人一字不漏看完的文章并不多,但你的文,我一字也没漏.盼出更多的文于我们分享. 你的水之性道理不错,但和我的答案还不是很一样,不知楼下的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 蓝精灵 说:

    2006-09-01 23:55:53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山之高处人为峰,海之尽头天是岸! 老姐,你的学问令我汗颜~~~~
  • susan回蓝精灵 说:

    2006-09-02 04:32:38

    老妹说的很对.上善若水和我们做直销有无联系呢?不知楼下朋友感想如何?
  • 众豪 说:

    2006-09-02 18:34:14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想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是没有亲身体会是不会了解的就想直销也一样,我觉得努力就一定有收获!
  • susan回众豪 说:

    2006-09-02 20:33:09

    众豪的观点很有亮点,也大气.但还是少说了一样"善"和水的含义.楼下的朋友愿意接招吗?
  • 呵呵 说:

    2006-09-04 23:14:39

    中国文学四子哲学四大家,我虽然不太懂他们精髓的文学思想,但我喜欢雯姐姐的文章,写的真好!
  • 寻觅直销 说:

    2006-09-07 00:54:47

    经典 精辟 敝才疏学浅 惭愧
  • 回寻觅直销 说:

    2006-09-07 12:57:51

    我也有看你的文章,非常不错的,让我们互相学习吧.
  • 十二 说:

    2006-09-13 14:35:06

    原文出自《中国哲学知道点》,是余秋雨跟人合写的,那一位名字不记得了。 关于孔子和老子的关系,《庄子》一书里有详细记载。 楼主转此文足见其审美能力,而下面那些附庸风雅的就有点贻笑大方了。就算见仁见智,那也不是这个见法。
  • 回十二 说:

    2006-09-14 00:08:17

    可见您是位学问功底深厚的人,虽我不是从余秋雨文里转载的,但您知道余并和他的作品,我真的很高兴.因为他也是我喜欢的作家.欢迎常光临,并请能不吝指导.
  • 逸凡 说:

    2006-09-26 01:46:14

    道之真谛,顺应自然!受益良多!
  • susan 回逸凡及楼上的朋友们 说:

    2006-10-01 01:13:20

    阿雯谢谢各位的支持和鼓励,在此祝各位国庆中秋节日快乐!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