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13882
- ·我的日志(59)
- ·ANC专辑(30)
- ·万柜联盟——产品商城(1)
- ·万柜联盟——产品理论(2)
- ·万柜联盟——经营模式(14)
- ·万柜联盟网博客总目录索引(50)
- ·中西养生精华(62)
- ·他康她美(5)
- ·健康饮水——水机(24)
- ·健康饮食---生食---素食---早餐(147)
- ·健康饮食——胃肠保健(107)
- ·健康饮食——药食同源(93)
- ·国学经典——修真秘要(19)
- ·国学经典——南怀瑾先生专辑(149)
- ·国学经典——潘启明先生专辑(46)
- ·国学经典——黄老大道(146)
- ·太阳神专辑(22)
- ·市场营销与系统建设(99)
- ·我的养生经——做个身体力行的现代养生家(11)
- ·我的音乐影视收藏(12)
- ·美容---皮肤养生学(70)
- ·芦荟保健与美容(36)
- ·西方营养学---营养师培训教材(29)
- ·西方营养学——抗氧化/抗衰老(47)
- ·西方营养学——维生素矿物质(9)
- ·西方营养学——蛋白质与肽(10)
- ·西方营养学:纤维素/益生元(256)
- ·顺势疗法---量子医学---水(17)
- ·飞雁之家——飞雁商学院(110)
- ·飞雁儿科(5)
- ·飞雁养生——双向平衡(12)
- ·飞雁养生——康复诊所(50)
- ·飞雁养生——房中养生发微(13)
- ·飞雁养生——神灸脐疗养生法(36)
- ·飞雁女科——生殖保健(83)
- ·飞雁武科——内功拳法(101)
- ·飞雁男科(12)
- ·飞雁论坛——直销与传销(114)
- ·飞雁论坛——财经股评(15)
- ·2018年05月
- ·2017年02月
- ·2016年12月
- ·2016年10月
- ·2016年09月
- ·2016年08月
- ·2016年07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3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3月
- ·2013年02月
- ·2013年0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7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2月
- ·2011年11月
- ·2011年10月
- ·2011年09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6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4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1月
- ·2010年10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2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10月
- ·2009年09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7月
- ·2009年06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转载】 南怀瑾: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介绍(上)
-
国学经典——南怀瑾先生专辑
南师这本书是在去年,应上海绿谷中医药集团之邀,从去年四月十五日至五月六日,所做的五天讲课内容。由老古公司出版,2008年1月台湾初版。
南师认为黄帝内经的宗旨,最重要者是“举痛论篇”中所说的三要义:(一)善言天者,必有验於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於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於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因此,南师这次开讲”黄帝内经”只是小言,教人如何入门去研读黄帝内经。而在这个”小言”中,南师广引中国的三玄之学(易经,老子及庄子)以及印度医学的三脉七轮(包含”佛说入胎经”及“甚深内义根本颂”),来引领有志者进入“黄帝内经”的堂庙。兹节引南师以易经论黄帝内经的部分於下:
南师认为懂得易经不容易,因为要懂得象数之学。易经是三部分,理,象,数;实际上五部分。理是哲学的,讲宇宙天人之间的原理;象是一切的现象,宇宙万物的现象;数则包括最高的数理学,还不是一般的数学,是数学哲学的科学。此外,再加两个字,“通”与“变”,即学问要学通,也要知道一切都在变的道理。所有的学问都归到易经,都通过去了,知道宇宙万有生命的变化,就是这五个原则。
以“上古天真论”来看,我们从娘胎生出来,就是一个卦象的图案,叫做乾卦,画六划叫做乾卦。我们人,在娘胎里构成人形,生出来在没有定性之前,则属於乾卦。这个卦,这个现象,就告诉你天地万物一定在变。第一爻开始动了,最下一爻变成阴爻,下卦变成巽卦,巽是风,代表气动了,生命的能源动了,就是天风姤这个卦。以後每爻从下至上变成阴爻。当第一爻变时,就是说女性的生命二七天癸至,这个整体开始变了,男性在二八十六岁开始。女性到了七七四十九岁时,整个的六爻变了,由乾卦的天,完全的阳爻,变成排列相对的阴爻了,叫做坤卦,此时代表女性已届更年期以後,虽然月经没有了,可是生命的本能还在;如果懂得方法保养,调整,坤卦阴极阳生,下一爻又开始变了,就是地雷复卦,代表生命可以重生。
而这个代表生命重生的说法,拿时辰代表的话,就是子时。宋朝易学大师邵康节就认为子时是阴阳分界的地方:“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而一年的冬至,就属於子月,冬至那天,是回转来开始长生。子午流注就讲天地之间固定的一个运动,活的子时,是把天地运行的法则用到你身体上来。更年期後,如果都做到用活子时修养身心,是可以返老还童的。
以下是一位师兄听课的部分记录:
托绿谷集团的福,到太湖边的太湖大学堂听南怀瑾的宣讲,题目是《生命科学与黄帝内经》。坐定多时,南老先生出来了,听众起立鞠躬,南老拱手向大家致意。开讲。(本人转述得不大准确,待修订)
南老说,当前的中西医的争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外行觉得也有问题,中医都不读黄帝内经,这不行。
今年是黄帝纪元4705年。
为何《史记》写的历史从黄帝开始,因为从黄帝开始,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都开始发展,是文明的共祖。
那么黄帝有无其人?还有尧、舜、禹是否真有其人?有人说据考证禹是爬虫,这些都是日本人的研究出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丑化我们的祖先,还有人说黄帝内经文字这么优美,像是汉代人写的,这也是小看我们的祖先,他们为什么就写不出优美的文字。黄帝是甘肃天水人。
我们看上古天真论,“天”字,有宗教的天、哲学的天,天文的天,很多含义。天上面的一横,就是一画分天地。中国的学问都是相通的,司马迁既是哲学家、文学家也是科学家,春江花月夜有句:“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人初照人”。就包含了文学哲学的东西在里面。
你说这个和黄帝内经有什么关系,不,关系很大。
先看第一句,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神字,是通神的意思,先知。弱:小,不是脆弱。登天,鼎湖龙去,先存鼎湖山。
女子七岁……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天癸的癸,是水的意思(十天干配五行),这里说到水,有壬水,是未成形的水;癸水,是已成形的水。为什么女子以七为单位,男子以八为单位?数字里面学问很大,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零,不是没有,是不可知数,无量数,无穷数。印度有本书《佛说入胎经》,男精女血受孕后,第一个七天生羯邏蓝,就是我们说的督脉。第二个七天,男女分化,经过三十八个七天,就生出来了,这本书内容很复杂,就不多说了。不光人,我们说气候,五天为一 候,三候为遗弃,六候为一节,一年有二十四候,此外,每天每时辰都有节律。
(课间休息,晚餐)
印度的佛教是所有宗教的源头,到现在等级制度还很明显,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托罗。佛教的基础是: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三世:前有、中有、后有。释迦牟尼说:人生难得、中土难生、明师难遇、佛法难闻。又说: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人死后还有没有?有,佛叫阴境之中有(又称中阴)。能看、能听、能说,没有痛苦,就是生人感觉不到你。除了大善和大恶的人,中阴也有生死,七天一生死,最多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他就投胎去了,所以民间有做七的事。
《黄帝内经》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书。它不是道教的书,是先有《黄帝内经》再有道教的。另外重要的书还有《易经》和《难经》,比内经还难懂。
对生死的理解,东西方是不同的,西方只知道人或者生,或者死,没有第三种形式,西方的宗教也是,即使死了,见了上帝,也不过两种,一种人上天堂,一种人下地狱,没有第三种情形。中国不同,对生死没有这么明确的界限,甚至有“长生不死”的大胆想法,也可以说是豪言壮语。
??? 简单讲讲《易经》,《易》分为几个部分,理、象、数三个部分,如果加上通和变,就是五个部分。易,意思是简易、交易、变易、不易,最后一个意思是宋朝的时候加上去的。
人的七七之变,也可以用卦象推演来理解:
人之初生,生命的本来面目,卦象乾;
经过一个七,一阴生于下,就变成天风姤卦;
那么同样经过六变,就成为坤卦,正好七七四十九年,就是我们所说的更年期,那么生命完了吗?没有。靠自身的修炼,生命还可以回来,那么就是坤之初爻变为阳爻,成地雷复卦。复卦对应的时辰是子时。对应的天时是冬至。邵康节:冬至子之中,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再说五行。金代表的是坚固;木代表的是生命不断,发展不停,生生不易,没有死亡。像草木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火代表的是热能。水就更重要了……
十二地支配五行,像亥子属水……
十二地支配阴阳,子,三爪,属阳,丑,蹄两瓣,属阴……
为什么补肾,就是补脑?印度那个《佛说入胎经》第一个七天生出来的就是当中那个中脉(笔者注:此中脉连接肾和脑)。
天一生水,地六承之,生命最初形成的是水。生成过程:虚空→风、气→水→肾。
如果研究如何把肾水补回去,那就是神仙之学了。这个几个史学家都有记载,史记有“列仙之俦,其形清癯”,刘向著有《列仙传》。
插进来讲一段庄子
《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广成子曰:“来!余语女:彼其物无穷,而人皆以为有终;彼其物无测,而人皆以为有极。得吾道者,上为皇而下为王;失吾道者,上见光而下为土。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故余将去女,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吾与日月参光,吾与天地为常。当我缗乎,远我昏乎!人其尽死,而我独存乎!”
中国做学问有这么几个入手:小学,就是识字,我小时候就学了,象形会意,现在倒成了专门的学问了;训诂,训诂汉代做得多,所以又叫做汉学,现在外国人把汉语言研究叫做汉学,是不对的;还有一个音韵学,也就是研究方言的学问,其实上古时代全世界语言是一样,后来才慢慢分化的。
比如“窮” 字,穴字头下是个弯着腰的人,就是穷途末路,无脸见人的意思,一看就明了,这个把意思和字形结合的文字,能保持字意不变,我们中国的文字含义,几千年前是 什么意思,几千年后还是什么意思,这不容易,英文几百年就有很大的变化,现在人读不懂几百年前的英文,得靠专门的专家来解读。
《阴阳别论篇第七》:“凡阳有五五二十五阳”,这是根据天文来的,以前当兵打仗,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怎么办?问几点了,有个老兵,伸出鼻子嗅了嗅,“三点半!”,时间也能嗅出来?中国文化奇妙。《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一”是不用的,是整体,一前面还有零,零不是没有,是无穷数,无量数。有首诗说得好: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乡一九宫,若人识得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我们说一月三阳开泰,为什么?冬至一阳生,由坤卦变成复卦,十二月二阳生,再变成临卦,正月三阳生,再变为地天泰卦。所以叫三阳开泰。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别是辨的意思。有人向济公索诗,济公说:五月西湖凉如秋,枝荷香里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意思是说明年我就不在人世了。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离合是有关生死的学问。(我看了下,好像没有讲到生死,南老后面一直没有详细讲)
医者易也,易是变易,是指智慧,医学是智慧的学问。有医生自己把脉,方向也反了,我没有胡子,只好摸着下巴笑了。
西医讲细菌致病,和中医邪气致病没有矛盾,果必自腐而百虫生,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细菌本来就存在,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发作。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讲梦。早在礼记就讲到梦,人有思想就有梦,但是有些人记得住有些人记不住,有定力的人可以把梦记住,一般人不大记得住。
人一定会做梦,就像人睡觉一定会动的,绝对不动的人是没有的。圣人不会做梦,白痴也不做梦。
有定力的人,可以记住梦,甚至控制梦,甚至转变梦。
还有梦中梦,我就做过。梦总是缺少色彩,梦中有太阳的更少。
“肝气盛则梦怒”,梦见怒,肝气有问题。这是诊断,但是内经没有讲全部的诊断。
“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击毁伤”,佛教说人身中有“三尸虫”,人有寄生虫很正常,肠道的寄生虫可以帮助消化。中国人,特别中国农村喜欢吃大米的饮食很难消化,德国人说中国的粪便中营养提炼出来还可供给三年。
说到吃,我想起来一件事,以前出门我的老祖母给我一小包糯米放在我的书箱角落中,说,孩子啊,以后想家了就抓一点泡开水喝,我当时没在意,后来长期带兵打仗,驻扎在四川,有段时间老是觉得头胀,没有精神,找谁也看不好,后来,托人找了一位很有名的中医,那中医一搭说,没有病啊,我说人很不舒服啊,他说你是哪里的?我说是浙江人,他说:哦,你是足底人(四川人管外地都叫足底人),这是思乡病,我一想,对了,就是这个病,这个医生真高明。他说,你去浙江人开的咸鱼铺买点咸鱼吃吃就好了,一出来直奔咸鱼铺,刚问到那里面飘出来的气味,头脑就清醒了大半,病很快好了。
梦包含了医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中国著名的三个梦:
庄周蝴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据据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黄粱梦。(有位叫卢生的秀才进京赶考途径邯郸,在附近一个村庄住店,遇见道人吕翁。卢生自叹穷困,吕翁就给一个枕头,卢生枕着枕头入睡后,梦到自己娶了一位 高贵美丽的妻子,并进京考中了进士,当了宰相,儿子也成了名门贵族,真是子孙满堂,福禄双全,一直活到80多岁才寿终正寝,可是一梦醒来,店主做的黄粱米饭还没熟呢!唐代沈既济《枕中记》)
南柯梦。(淳于棼(fēn)是吴、楚侠义之士,家庭富有,但嗜酒成性。一天,淳于棼在屋南的大槐树下,摆酒设宴,祝贺生日。由于喝酒过多,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梦中,他坐上一辆四匹马拉的车子,驶进树下的蚂蚁洞,车行数十里,看见一座城廓,城楼上写着“大槐安国”。走进大门,前来迎接他的右丞相说:“君王愿把女儿许配给你。”淳于棼十分惶恐。婚礼举办得十分豪华。婚后,淳于棼被任命为南柯郡太守。到任后,他勤政爱民,把南柯郡治理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淳于棼一任就是二十年,这期间,他生了五男二女,男的长大后也做了官;女儿嫁给了王侯名门。当时,简直没人能比得上他们一家。后来,公主病死了,淳于棼辞去太守职务,护送灵柩回到京城。临行时,当地百姓挡住车道,号哭着挽留他。回到京城后,豪门贵族都和他来往。君王十分疑忌,便决定将他送回人间。国王派了两名紫衣使者驾着一辆破马车,将他送出洞穴。他看见乡间闾(lǘ)巷依旧,不禁潸然泪下。跑进前门,忽然看见自己身子睡在走廊下,不禁吓了一大跳。 淳于棼被两个使者唤醒,站起身来,看见家中情形依旧,便把梦中情形告诉了大家。客人来到槐树下,果真发现一个很大的蚂蚁洞。唐朝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诸葛亮: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梦分十五类,有病梦,思梦等。
梦是很多生的记忆片断叠加,所以梦能知过去。梦也能知未来,离魂症,倩女离魂,这是历史故事,还有梦游症,以前带兵,有一个情况长官要特别注意,就是闹营, 半夜睡觉,有个兵起来举起枪说“冲啊”,一营人齐刷刷都起来了,这个时候你要冷静,喊;立正,看齐,睡觉!然后大家又睡觉了,第二天起来,问谁也不知道昨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里面的第七页码,“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气合,佛家讲三缘和合,光父亲的精虫,母亲的卵子,是不能成人的,必须要有“中有身(灵魂)”。“草生五色”,这里草是植物的意思,“天食人以五气”,颜色也是一种营养。
现在西医对脑的研究也开始重视了。《庄子》与医学关系密切,《庄子》是医“心”的,现在的中医西医医的是身体。孙思邈也重视医“心”,他说:有药能治龙虎病,无方可治众生痴。
身病好医,心病难医。佛说这个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就是堪忍的意思。生身即可体会六道轮回: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牲。
心病如何医?道家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道家还有“无根树”的说法。
“三英八石法空空,乞活何须草木中。 我自炼心还炼骨,心头热血比丹红”。
《庄子》第七篇《达生》很重要。
西方研究打座的人大脑起变化。
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常用药品手册》
关于上古的书,《雷公炮制药性赋》,是神农时代的,有关于药的著作;《内经》是黄帝时代,主要讲病理、治病的道理;《难经》则是诊断方面的书,后世的书讲了诊断方法。
先看《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有种说法,精在肾的一周,气在胸至喉咙间,神在头及头上三寸。
“春三月,是谓发陈”,三月一季,在印度是四月一季,一季四个月。“天地滋生,万物以应”,这个“生”字,《黄帝内经》有一个主要观点,就是“养生”,是一种积极对待生命的态度,而西方医学的观点是“卫生”,这是一种消极对待生命的态度。(南老师打了个风趣的比喻:道家是站在产房前的,总是说:出来了,出来 了,生命又诞生了,乐观;基督教是站在火葬场门口的,总是说,又死了,又死了,消极悲观。)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予而勿夺,此春之应,养生之道也”。春为养生之季,所以以前的犯人,都是秋后问斩,还有“秋后算账”,有诗云“劝君莫打春来鸟,子在窝中望母归”。“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
“夏三月,是谓蕃秀,……无厌(过分地)于日,使志无怒”,使万物成形,使气得泄,(生则是死)。气,就是色。(南师转而讲面相)
人以鼻为中心,左脸应春,右脸应秋,额为夏,下颚为冬。看人面相,中国的脸谱很能说明,比如白面书生,多是肺有病,但是学问高,张飞的脸谱是两颊黑,头顶白,说明他脾气急躁,头脑聪明;刘备,诸葛亮没有脸谱,这样的人最高明。
《四气调神大论》,这个大是大要的意思。“……故阴阳四时者,万物质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冬天消化力很强,夏天胃是寒的。
人的身体,也有一年四季,“活子时”,人在身体的春天的时候,情绪好……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风:无色有对,真空管里也有风,就是它不动罢了,气:就是风的变化。
人全身七万八千个毛孔,都在呼吸。
调息:息,消息;消是使用,息是充电。
道家讲生生不已,中国文化站在生的一面看问题。全世界只有中国人敢讲长生不死,“与天地同休,与日月同寿”。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这里九州对应九窍。
……其生五,其气三。五是五行,三种气是天气、地气还有运气 。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这个服天气的“服”是服从的意思。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表现很多,比如欢喜,微笑。还有婴儿,婴儿没有性意识,但睡觉的时候,小鸡鸡会翘起来,也是阳气的表现。等人进入青春期,有了性意识,这个不得了,猛虎下山啊,所以要降龙伏虎。
……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人与天地合一的思想,《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也是这个思想。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这几篇(指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和金匮金言论)最重要的是第四篇《金匮真言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多灾多难。五四运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连根拔起,文化大革命更是把传统文化拦腰斩断。
我闭关三年,思考我人生的责任。我现在就像是郑板桥说蓬门陋巷里教几个孩童,这种心态。(原文《板桥道情其一》: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陋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我是一个普通人,但过得却不平常,十几岁的时候北洋军阀混战,然后是国共两党合作,大革命开始,再是北伐,当时我的想法是学军事,平天下,北伐刚结束,日本人打进来,又打了八年,刚天下太平。两党又打起来,我到了台湾,一住36年,但也不太平。所谓贤者避世,其次避地,我只能避地。先去了美国,大家觉得怎么好,我却觉得是在流浪,这不是我的家。最后又回到了大陆。我想过平常人的生活而不得,辛稼轩说:须知忘世真容易,欲世相忘却大难。
老子讲立德、立功、立言。我又做了什么?在台湾的时候,正值文革,我能看到大陆所有出版的报纸,看到国内的状况,半夜睡不着,起来对着夜空,感慨万千。有两首小诗,不好意思这里拿出来,我觉得可以表达我当时的心情:
忧患千千结,
山河寸寸心,
谋身与谋国,
谁识此时情。
又
忧患千千结,
慈悲片片云,
空王观自在,
相对薄命人。
好了,回到书上来。这个《黄帝内经》分素问与灵枢,《素问》,是黄帝请教岐伯关于天与人的各种问题的书。《灵枢》则是黄帝请教其他医生。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耳不闻,是耳朵听不见,耳朵听声音的功能是由脑由心产生的,同样,眼睛看东西的功能也是由脑由心产生的,眼睛只能“看”,并不能“看见”。耳通气,目通神。心开就是智慧开发。
因为时间实在有限,我把要点都列出来,大家自己回去看:
素问 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P8-10(中医古籍版,下同)
素问 卷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P11-12
素问 卷第一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P13
素问 卷第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者,神明之府) P18
素问 卷第八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何谓神) P63
灵枢 本神第八 (何谓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P222
素问 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P132
素问 卷第七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藏所藏、五志、五劳、五味等) P57
素问 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德化) P151
素问 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 P135
素问 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运之化太过) P146
素问 卷第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善五运之气) P174
素问 卷第二 阴阳别论篇第七 (别阴阳、测生死) P24
素问 卷第三 五藏生成篇第十 (辨色知生死) P30
素问 卷第十八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病传测生死) P131
素问 卷第十九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何谓邪) P144
素问 卷第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P41
灵枢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讲梦与阴阳五脏之关系) P257
素问 卷第一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风者,百病之始) P14
素问 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者,百病之长) P88-89
素问 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P69
素问 卷第十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寒热相移) P80
素问 卷第十九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气生化) P137
素问 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九气) P82
(最后六节讲风,南师说:地、水、火、风,风最重要,所以佛学讲人修气、修脉)
(下课,休息)
医学,首先是身心性命之学,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能做医生的,我们以前的药铺大年初一也开门的,不要说周末了,现在医生,一下班就走了。
中国不是没有科学,但是那时认为科学这些东西是奇技淫巧,一直是禁止科学的发展。
一切的圣人,东方的西方的,道家的儒家的,都是医生。
印度,社会等级十分分明,到现在还是,所以释迦牟尼有“众生平等”的思想。西方的基督教,西方人的个人主义思想比较重,所以耶稣提出了“博爱”的思想。圣人那些思想都是根据民众的实际情况开出的药方。
中医治病的方法一砭、二针、三灸、四汤药。
最好的药是来自人的自身,“上药三品,精与气神”。在佛家,分别对应“识、意、心”。方法:佛家是养神炼气修精,道家是修心炼性,儒家是澄心养性。
所谓的科学,古代不是没有,但是要为人类造福。高明的人,程颐说过: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我们说的五色,就是光学,五味,就是物理学。
读书要勤奋,宋太宗赵匡胤在马上尚且手不释卷,所以宋朝对文人最为重视的朝代。
各个地方的医生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浙江,江苏一带的医生要学徐灵胎、叶天士,福建是陈修园,岭南一带有自己的草药。
生命科学要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人思想觉悟,一是人的身体,不能光注重了身体。
《黄帝内经》是有分工的,《素问》主要讲医理,《灵枢》把医理变成方法论,有了砭、针和灸。
《伤寒论》最注重风的发病,为什么?因为风善行而数变,病的变化最多。
医者易也。这个易,是变化,所以医生治病,要能识变,是要靠智慧的。
好了,不讲了。我今天讲的东西,每个字都很重要,回去要好好琢磨。
******************************************************
南师讲黄帝内经(素问、灵枢)要点
目录
素问 卷第一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真人、至人、圣人、贤人) P8-10(中医古籍版,下同)
素问 卷第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P11-12
素问 卷第一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P13
素问 卷第二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者,神明之府) P18
素问 卷第八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何谓神) P63
灵枢 本神第八 (何谓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 P222
素问 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P132
素问 卷第七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藏所藏、五志、五劳、五味等) P57
素问 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德化) P151
素问 卷第十九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五运) P135
素问 卷第二十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五运之化太过) P146
素问 卷第二十一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善五运之气) P174
素问 卷第二 阴阳别论篇第七 (别阴阳、测生死) P24
素问 卷第三 五藏生成篇第十 (辨色知生死) P30
素问 卷第十八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病传测生死) P131
素问 卷第十九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何谓邪) P144
素问 卷第五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P41
灵枢 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讲梦与阴阳五脏之关系) P257
素问 卷第一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风者,百病之始) P14
素问 卷第十二 风论篇第四十二 (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者,百病之长) P88-89
素问 卷第九 热论篇第三十一 P69
素问 卷第十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寒热相移) P80
素问 卷第十九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六气生化) P137
素问 卷第十一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九气) P82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