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11448

博文分类
搜索
【转载】 《皮肤养生学》(22)—— 第三节 防治皮肤过敏的途径

美容---皮肤养生学

 

第三节 防治皮肤过敏的途径

 

按照中西医和生物学对皮肤过敏的相关解释,参照中医“综合防治”的原则,针对敏感类皮肤的发病原因,图5-5列出了关于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及防治途径。在图5-5中主要列举了四条防治途径,分别为

 

①.远离过敏原,降低致敏原自身刺激性;

 

②.抑制组胺等炎症介质释放;

 

③.增强机体屏障功能;

 

④.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以上四条防治途径,任何一条的阻断都会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要达到良好的抗敏效果,应该借鉴并应用中医的“整体防治”观念,全面并形成网络状的防治,才能达到优异的抗敏效果。以下按照“整体防治”将各条防治途径分别介绍。

 

点击看大图

 

图5-5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及防治途径示意图

 

1、隔离过敏原

 

过敏性皮炎实质上是一种由人体免疫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皮肤病,临床上看到的大部分皮炎,都因过敏而引起。而过敏则是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过敏原后,引发的免疫异常反应和免疫调节紊乱。因此,防治皮肤过敏最重要的是尽量避免与引起过敏的物质接触,因为随着与过敏物质接触的次数增加,体内针对过敏物的免疫物质也会随之增加,反应会更剧烈;相反如果长期不与过敏物质接触,那么相应的抗体或淋巴细胞就会渐渐减少,过敏反应也就会逐渐自行消失。

 

皮肤过敏的医学处置原则是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局部药物治疗视患处皮损而定。针对敏感肌肤,首要的就是远离过敏原,避免与过敏原的接触。过敏原是过敏发生的必要条件,离开了过敏原,就可以避免过敏的发生,这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办法,但不是对所有的过敏病人都有用。不同人体对过敏原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人是一种过敏原过敏,有的人的过敏原可能有几种,而且很多过敏原是未知的,因此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发病率。

 

2、抑制组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

 

组胺等炎症介质是自体活性物质之一,在体内由组氨酸脱羧基而成,组织中的组胺是以无活性的结合型存在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以皮肤、支气管粘膜、肠粘膜和神经系统中含量较多。当机体受到理化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时,可引起这些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与组胺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物效应。

 

抗组胺是拮抗组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即应用抗组胺药物。抗组胺受体就是拮抗组胺的H1和H2受体。由于此两种受体在人体内分布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应,它是抗组胺药应用治疗疾病的生理药理基础。抗组胺药物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物质,抑制嗜酸性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分裂作用,从而阻止这类细胞在炎症部位的聚集,缓解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但大部分抗组胺药为化妆品中的禁用或限用物质,长期使用会引发严重的副作用,在使用时应注意。因此,筛选天然植物中的具有抗组胺效果,并被法规允许应用于化妆品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3、增强皮肤屏障功能

 

广义的皮肤屏障功能指其物理性屏障作用,还包括皮肤的色素屏障作用、神经屏障作用、免疫屏障作用以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的诸多方面;狭义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尤其是角质层的物理性或机械性屏障结构。从细胞分化和组织形成的角度来看,皮肤的物理性屏障功能不仅依赖于表皮角质层,而且依赖于表皮全层结构;从生化组成和功能作用方面来看,表皮的物理性屏障结构不仅和表皮的脂质有关,也和表皮的各种蛋白质、水、无机盐以及其他代谢产物密切相关。这些成分的任何异常都会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不同程度地参与或触发临床皮肤疾病的病因及病理过程。

 

从生化组成来看,细胞间脂质在从棘细胞向角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即极性脂类迅速减少,而中性脂类逐渐增加,尤其是鞘脂类如神经酰胺,后者储水保湿能力卓越,是化妆品中经常使用的保湿原料;从结构特点来看,细胞间脂质具有明显的生物膜双分子层结构,即亲脂基团向内,亲水基团向外,形成水脂相间的多层夹心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保留了生物膜的半通透或选择性通透的性质,有利于某些小分子营养物质如电解质的吸收渗透,另一方面它结合了一部分水分子而把后者固定下来,这些水分就是所谓的结合水,即使在很干燥的情况下结合水也不会丢失。

 

细胞间脂质的上述特点与皮肤角质层屏障保持水分的能力密切相关。结构性脂质的任何变化包括数量的减少或组成比例的变化,均会直接影响皮肤的屏障结构,导致透皮水分丢失(TEWL)增加,皮肤干燥、脱屑等。敏感类肌肤的基因缺陷致类固醇硫酸脂酶缺乏,不能正常代谢角质层中的类固醇硫酸盐,后者在角质细胞间的堆积影响了细胞间脂质的正常结构,最终出现片状脱屑,皮肤干燥,屏障结构破坏等症状。

 

总之,脂质性屏障的异常不仅降低了皮肤的储水保湿功能,也直接影响着角质形成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调节,影响健康角质层的形成,而后者正是皮肤物理性屏障结构的核心部分,修复或增强皮肤的屏障功能是降低皮肤敏感度的有效方式。

 

4、清除过剩自由基

 

有研究表明,过敏体质的形成,以及过敏的发作,都与机体内的自由基过多地堆积有关。而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化学品滥用及辐射问题,都会直接造成自由基在体内的堆积。过敏研究机构通过清除自由基,调节机体免疫,达到逐步改善过敏体质,使过敏原与机体的不良免疫反应降到最低限度。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由于原子形成分子时,化学键中电子必须成对出现,因此自由基就到处夺取其他物质的一个电子,使自己形成稳定的物质。在化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氧化”。生物体系主要遇到的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活性氧。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具有一定的功能,如免疫和信号传导过程。但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就会有破坏行为,导致人体正常细胞和组织的损坏从而导致人体出现敏感症状。

 

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使细胞膜被破坏;

 

二、使血清抗蛋白酶失去活性;

 

三、损伤基因导致细胞变异的出现和蓄积。

 

自由基对人体的攻击首先是细胞膜开始的。细胞膜极富弹性和柔韧性,这是由它松散的化学结构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它的电子很容易丢失,因此细胞膜极易遭受自由基的攻击。一旦被自由基夺走电子,细胞膜就会失去弹性并丧失一切功能,从而导致心血系统疾病。更为严重的是自由基对基因的攻击,可以使基因的分子结构被破坏,导致基因突变,从而引起整个生命发生系统性的混乱。

 

自由基是客观存在的,对人类来说,无论是体内的还是体外的,自由基还在不断地被制造出来。随着对自由基研究的日渐深入,清除自由基,以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的方法也逐渐被揭示出来。研究表明,自由基从产生到衰亡的过程就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在生命体系中,电子的转移是一种最基本的运动,而氧是最容易得到电子的元素,因此,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映都与氧有关。损害人体健康的自由基几乎都与那些活性较强的含氧物质有关,即活性氧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对人体的损害实际上是一种氧化过程。因此,要降低自由基的损害,预防敏感肌肤的产生,就要从抗氧化做起。

 

降低自由基危害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是,利用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清除体内多余自由基;二是发掘外源性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阻断自由基对人体的入侵。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人体内本身就具有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这主要是靠内源性自由基清除系统,它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等一些酶和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性谷胱甘肽、胡萝卜素和硒等一些抗氧化剂。酶类物质可以使体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变为活性较低的物质,从而削弱它们对机体的攻击力。酶的防御作用仅限于细胞内,而抗氧化剂有些作用于细胞膜,有些则是在细胞外就可起到防御作用。这些物质就深藏于我们体内,只要保持它们的量和活力它们就会发挥清除多余自由基的能力,使我们体内的自由基保持平衡。

 

要降低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除了依靠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外,还要寻找和发掘外源性自由基清除剂,利用这些物质作为替身,让它们在自由基进入人体之前就先与自由基结合,以阻断外界自由基的攻击,使人体免受伤害。

 

在自然界中,可以作用于自由基的抗氧化剂范围很广,种类极多。目前,国内外已陆续发现许多有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我国一些特有的食用和药用植物中,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这些物质的特点是,有着很容易被自由基夺走的电子,而它们在失去电子后就会成为一种对人没有伤害的稳定物质。

 

优秀的防敏化妆品不仅能高效清除自由基,而且可保护细胞膜不受自由基侵害,还可以抑制致敏因子——组胺的释放,能深入细胞从根本上阻断过敏反应的发生。

 

5、消炎止痒、抗刺激

 

皮肤瘙痒为敏感类肌肤的常见并发症,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皮肤干燥和组胺含量的增加。瘙痒严重时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预防皮肤瘙痒,最根本的就是保持皮肤的含水量和清除组胺。

 

患者出现头面、上肢、胸腹、背部、下肢等处的皮肤瘙痒,有时需反复抓挠,出现斑痕高出皮肤,个别出现丘疹,严重时出现流水现象。有的病人剧痒时影响工作学习,严重地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国内外对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的研究不甚深入,西医内服或外敷药物的效果不甚理想,缓解瘙痒感短暂,停药后很快复发。特别是外用激素类药膏,易引发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中医治疗皮肤瘙痒症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医认为,皮肤瘙痒是由“风、湿、热、毒”侵袭皮肤,造成气血凝滞,肌肤失养,热毒壅盛。按此观点用药疗效较好。根据古人“风盛则燥,风动则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等论述,经过临床反复实验,研究出了以清热利湿、养血疏风、解毒止痒为原则,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的中药系列方剂,使得众多症状严重的血虚型患者,可以成功地摆脱此病的困扰。

 

治疗皮肤瘙痒一方面要靠药物,但更重要的是患者要注意对皮肤的调养,克制搔抓。搔抓不仅使皮肤破损,容易发生感染,而且长期反复搔抓会使局部皮肤变得肥厚、粗糙,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瘙痒进一步加重。从而导致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

 

敏感类肌肤由于自身的缺陷,使其极易受到外界物质,尤其是具有刺激性化学物质的刺激。化学物质通常首先损伤细胞膜,使细胞的耐受性降低,促使细胞分泌各种炎症因子,进而发生炎症反应。因此通过提高细胞耐受性、保护细胞膜是防治皮肤过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稳定肥大细胞、嗜碱细胞的细胞膜,使它们即便在很强的过敏原作用下减少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进而防治皮肤过敏。

 

 

相关阅读:

 

《美容---美发---皮肤养生学》子目录

 

返回阿波罗飞雁博客首页

«上一篇:《皮肤养生学》(21)—— 第二节 皮肤过敏的类型及症状   下一篇:《皮肤养生学》(23)—— 第四节 防治皮肤过敏的功效添加剂»

评论(0) 点击次数(3846)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