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11479
- ·我的日志(59)
- ·ANC专辑(30)
- ·万柜联盟——产品商城(1)
- ·万柜联盟——产品理论(2)
- ·万柜联盟——经营模式(14)
- ·万柜联盟网博客总目录索引(50)
- ·中西养生精华(62)
- ·他康她美(5)
- ·健康饮水——水机(24)
- ·健康饮食---生食---素食---早餐(147)
- ·健康饮食——胃肠保健(107)
- ·健康饮食——药食同源(93)
- ·国学经典——修真秘要(19)
- ·国学经典——南怀瑾先生专辑(149)
- ·国学经典——潘启明先生专辑(46)
- ·国学经典——黄老大道(146)
- ·太阳神专辑(22)
- ·市场营销与系统建设(99)
- ·我的养生经——做个身体力行的现代养生家(11)
- ·我的音乐影视收藏(12)
- ·美容---皮肤养生学(70)
- ·芦荟保健与美容(36)
- ·西方营养学---营养师培训教材(29)
- ·西方营养学——抗氧化/抗衰老(47)
- ·西方营养学——维生素矿物质(9)
- ·西方营养学——蛋白质与肽(10)
- ·西方营养学:纤维素/益生元(256)
- ·顺势疗法---量子医学---水(17)
- ·飞雁之家——飞雁商学院(110)
- ·飞雁儿科(5)
- ·飞雁养生——双向平衡(12)
- ·飞雁养生——康复诊所(50)
- ·飞雁养生——房中养生发微(13)
- ·飞雁养生——神灸脐疗养生法(36)
- ·飞雁女科——生殖保健(83)
- ·飞雁武科——内功拳法(101)
- ·飞雁男科(12)
- ·飞雁论坛——直销与传销(114)
- ·飞雁论坛——财经股评(15)
- ·2018年05月
- ·2017年02月
- ·2016年12月
- ·2016年10月
- ·2016年09月
- ·2016年08月
- ·2016年07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3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3月
- ·2013年02月
- ·2013年01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7月
- ·2012年06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2月
- ·2011年11月
- ·2011年10月
- ·2011年09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7月
- ·2011年06月
- ·2011年05月
- ·2011年04月
- ·2011年03月
- ·2011年02月
- ·2011年01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1月
- ·2010年10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2010年03月
- ·2010年02月
- ·2010年01月
- ·2009年12月
- ·2009年11月
- ·2009年10月
- ·2009年09月
- ·2009年08月
- ·2009年07月
- ·2009年06月
- ·2009年05月
- ·2009年04月
- ·2009年03月
- ·2009年02月
- ·2009年01月
- ·2008年12月
- ·2008年11月
- ·2008年10月
- ·2008年09月
- ·2008年08月
- 【原创】 微生态保健理论综述
-
健康饮食——胃肠保健
目前宏观生态学被大多数人所了解,地球的空气、土壤、食物和饮水的洁净和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微观环境里,其中包括栖居人体的庞大的微生物群,却因较难察觉而被忽视。
其实生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内外环境构成一个整体。科学界将地球以下,个体以上的外环境称为宏生态;个体以下,细胞以上的内环境称为微生态,而微生态系统由细菌来主宰。
人的体表和体内寄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正常人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数是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其中约计有100兆个,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这些微生物中的大部分并无致病性,不但无害,而且有益,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群居、相互平衡,由此构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道、肠胃四大部分,而其中尤其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重要,生存的细菌最多,近80%的细菌在肠内,所以在微生态领域,最具代表意义的是肠道微生态。
肠道内正常菌群种类最多,细菌数量高达100万亿个,重约1.2公斤,它是人体主要微生态系。结肠是正常菌群的主要定植场所,它们由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等差不多400~500个菌种组成,双歧杆菌是其中的优势菌群,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肠道内第一天就出现此菌。
寄生于人体的正常菌群对宿主的有益作用,概括起来有下述四点:
(一)正常菌群的存在组成了一道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作用),使许多外来的致病微生物无法定植和入侵机体。
(二)参与并促进机体代谢,在肠道脂类、糖类、蛋白质、胆固醇和胆汁酸等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药物代谢也有肠道菌群参与。
(三)参与合成维生素K及一些维生素B族等人体必需营养素。
(四)虽然一些食物经肠道菌群作用后可形成促癌物质,但双歧杆菌等又可与致癌化合物——亚硝基胍的致突变活性位点结合,减少其致伤作用。正常菌群还可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所以,如果经常无原则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导致大量寄生于人体的正常菌群消亡,破坏了人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言自明的。由于肠道丧失大量正常菌群而引起的顽固性腹泻及新生儿颅内出血均可致命。
什么是微生态学?
微生态学是以正常微生物对其宿主的生长、发育、免疫、遗传、代谢、营养等方面的生理作用为研究目标,达到生物体人类、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在最佳状态下符合自然规律地对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发生、发展及消亡的进化过程的科学。
什么是生态平衡理论?
微生态学认为,人体、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寄居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群。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环境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在正常条件下,这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在微生态系统中,少数优势菌群对整个系统起着决定作用。比如:在肠道微生态系统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就起着优势菌体的作用。若失去优势个体,就改变了微生态平衡,但是利用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成员的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失调的菌群,使宿主体内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什么是生物屏障理论?
生物屏障是指肠道内主要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乙酸、乳酸、丙酸、过氧化氢及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可阻止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定植。例如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就是这类正常菌群中的成员,可参与正常屏障结构,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微生物菌群是指什么?它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益菌群吗?
正常微生物菌群是指寄居在特定个体的非但无害而且有益的长期历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群落或微生态系。正常微生物对宿主具有营养、免疫、生长刺激、生物拮抗等作用,是机体的生理组成部分。比如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体肠道微生物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人体肠道微生物与之间以及微生物、人、环境之间呈现动态平衡状态,因而在正常状况下,正常肠道微生物群在人体中不表现致病作用,是有益菌群。但失去平衡后,会引起一系列疾病。像我们在正常人的皮肤上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消化道内找到大肠杆菌,在口唇周围找到单纯疱疹病毒,这些在正常状况下都是正常菌群,当人的微生态系统失调时,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引起炎症,大肠杆菌引起腹泻,单纯疱疹也可引起疱疹的生态失调现象。
什么是肠道微生态 ?
肠道菌群主要是以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为代表的有益菌和以产气荚梭菌等为代表的有害菌,以及其他一些细菌所组成。当正常人的肠道菌群保持着一种“和平共处”的平衡状态时,则人体处于健康的良好状态。如果因食物、吸烟、过量酗酒、精神压力、衰老、各种疾病、外科手术、人体免疫失调、服用激素、滥服抗生素等原因,会让肠道内有害菌数量大增,而有益菌数量减少,使肠内环境恶化,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损害健康,加速机体器官老化,并会引发肿瘤、心脑血管等重病。
肠道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主要会引起哪些疾病?
肠道微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后主要会引起便秘、腹泻、大肠癌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
人体四大菌库是什么?
肠道、口腔、皮肤、阴道是人体四大菌库。它们所包含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以人体消化道内的细菌为例:其菌数可达100万亿,菌体总重量约1.2公斤,与人体的肝脏重量相当,而产生酶的量却远远超过了肝脏所产生的量。人体的生理、免疫、营养、消化、抗肿瘤、生物拮抗、药物效能和抗衰老等都离不开其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群。
人体内微生物重量分布是怎样的?
人体表面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常栖居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按重量计算:人体携带的微生物总重量约为1290g,其中肠道占1000g,肺:20g,口腔占20g,鼻占10g,眼1g,阴道29g,皮肤200g。
肠道微生态环境是怎样的?
人体肠道内有很多细菌,细菌总数达到100万亿个,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肠道菌群种类多达四五百种,重要的细菌有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这些细菌构成了肠道微生态系统,并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生婴儿出生2-3日后肠道的双歧杆菌开始增殖,5日后达到最高峰并占绝对优势且比重最大(约占98%),随着人年龄的增高,双歧杆菌在肠道内逐渐减少,体弱多病的老人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几乎为零,这说明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是检验人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在人体肠道庞大的菌群环境中,各种菌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组成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防线。
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哪些危害?
肠道微生态失衡是指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了正常的生理组合。由于菌群失调使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因而导致人体患病,其中以出现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最为明显,其他如由肠道菌群中的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及不易迅速发觉的疾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肝损害、自身免疫病和免疫力衰退等)。
1、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肠道正常菌群体破坏很大,很多病人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
2、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的人不注意饮食卫生,常吃不洁净的食品,不注意调理膳食结构,粗纤食物吃的少,肉类多,从而影响了正常菌群的生长。
3、生态环境恶化:由于空气、水源、土壤等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肠道菌群,造成肠道菌群变化。
4、生活无规律:精神紧张,对吃饭、睡觉、大便缺乏规律的人患肠胃疾病比例很高,脑力劳动者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也会出现睡眠不足、精神不振,引起内分泌紊乱,导致了肠道菌群失调。
5、人体衰老:肠道菌群随着人体的衰老也有一个老化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的有益菌比例会逐渐降低,并且直接影响健康。
什么是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大肠内每克粪便中含107—1012个微生物,在大便正常菌谱中,常住菌占90%以上,其中普通大肠杆菌与肠球菌各占一半,过路菌(如类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肺炎杆菌)不超过10%,芽胞菌与酵母菌虽也称为常住菌,但数量不超过总菌数的10%。各菌群间按一定比例组合,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若机体的内外环境发生某些变化,导致过剩菌(包括过路菌、芽脑菌、酵母菌)繁殖显著超过正常值的40%以上,则引起肠道食物的分解紊乱,而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症状,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腹泻。
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症,婴幼儿发病为成人的3—10倍,全身衰竭、营养障碍和维生素缺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应用、急性感染、激素治疗、X线照射及大面积烧伤等为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病诱因。
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有如下特点:1、如肠内有碳水化合物的异常分解,则表现为发酵性消化不良,大便呈水样或糊样,多泡沫,呈酸性反应,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伴有肠鸣、腹胀与排气增多;如为成形便,则大便成堆,多泡沫,状如发酵的面团。大便镜检可发现大量未消化的淀粉团,用卢戈氏液可染成深蓝、蓝色、棕红等不同颜色;此外,卢戈氏液又可染出大量嗜碘性细菌(酪酸梭状芽胞菌、链状球菌),对证明这些细菌的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2、某些小儿体内缺乏蔗糖酶、麦芽糖酶和转化酶,以致不能将双糖类食物分解、吸收。双糖类食物在小肠内积聚过多,因细菌繁殖与酵解作用引起腹泻,其大便中乳酸含量增高,可有轻度脂肪泻,停给双糖类食物后病情好转。
3、如肠内有蛋白质异常分解,则表现为腐败性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呈碱性反应,黄棕色,有特殊臭味(硫化氢)。
在生活中,如有以上腹泻特点,并有引起本病的诱因,大便涂片染色证实有过剩菌显著繁殖,经消除过剩菌和修复正常菌群的治疗后,腹泻及其他消化不良症状随之缓解,据此可确诊为菌群失调性腹泻。
另外,菌群失调严重者可引起葡萄球菌性肠炎、肠白色念珠菌病,甚至真菌性败血症。
预防菌群失调症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对年老体弱、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和维生素。老幼病后衰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等,以防肠道菌群失调。在大手术前,应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如给予高营养、服维生素类药物及输血等。
关于正常肠道菌群的恢复,轻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后任其自行恢复即可。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乳酸菌素片)、维生素C及乳糖、蜂蜜、麦芽糖等以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12以扶植肠球菌;亦可用健康成人粪滤液保留灌肠,以引入正常菌群。
大肠菌群中除了大肠杆菌还有什么?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
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益生元的作用
益生元被明确的制定作用于大肠菌落,以下为已经发表功效:
1、减轻便秘
2、降低肠pH值
3、恢复肠细菌平衡
4、对血脂的功效
5、降低直肠癌发病率
6、对免疫系统的功效
7、完善婴儿肠菌落
减轻便秘
此功效已经如食用纤维的功效一样被很好的证实了。很多益生元为在大肠中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通过发酵产生肠气体来增大肠体积从而缩短了消化物在肠中的逗留时间。便秘是由消化物在肠中逗留时间太长而引起的。经过时间短了自然有助于抵抗便秘。
除此之外,许多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肠的水分含量,酸的分泌可以刺激肠蠕动。这些同样可以减少消化物经过肠的时间。
基于对新产代谢的改变而不是通过刺激某种细菌,最好的功效是由包括膳食纤维在内的碳水化合物混和物获得。
降低肠pH值
该作用是由于新产代谢来自从蛋白质发酵(生成氨,高pH)向更多碳水化合物发酵(生成酸)的改变。一些肠道疾病如节段性会肠炎和IBS(急性肠道综合症)的特征都是有过高的肠pH值。降低pH从而可以降低(并非治愈)这些疾病的发生。这是有益于病人的。
低的肠pH值也可以刺激肠蠕动从而抵制致病细菌。
同样基于新陈代谢的改变(更多碳水化合物)而并非对某种特定细菌的促进,最好功效由快速的碳水化合物混和物发酵获得。
恢复肠细菌平衡
益生元可以帮助肠在经过抗生素,腹泻,压力或其它药物(非抗生素类)的干扰后恢复肠内细菌平衡。通过对某特定菌群的选择性的刺激而使平衡恢复。可能发生在很多种不同菌群上。这种刺激可以是直接的(被选择的细菌在益生元上生长)或是间接的(一些细菌释放对其它细菌生长有益的物质)。这种情况下,选择性刺激和新陈代谢的改变都起到作用。
影响血脂浓度
被声称对一些单糖有益,但次作用并未经证实。
降低直肠癌发病率
这一效应未经证实。但有很多迹象指出许多蛋白质发酵产物会提高患直肠癌的风险。所以蛋白质发酵的减少可以降低风险。而且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物也许有降低直肠癌发病的可能。
同样的,最佳的降低风险效应是通过改变新陈代谢而不是某类细菌来获得。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益生元本身对免疫系统无任何作用。但是通过改变肠菌落从而可能影响免疫系统。该刺激可以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有益作用是指免疫系统被激活来抵抗致病菌。无益作用是说由于刺激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关于肠菌落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至今还没有已知的对免疫系统有益的益生元物质。
完善婴儿肠菌落
四岁以下儿童的肠菌落很不稳定。许多口入致病菌都可以干扰微生物菌落。可以稳定菌落的物质可被认为是益生元。一些研究指出有些商业化的单糖可以改变菌落和降低pH值而起到由稳定效应。
人体的免疫能力七成集中肠道
人们常说“病从口入”,不过我们体内也“暗藏”了多个对付种种病菌的“机关”,其中七成的免疫能力就集中在我们的肠道内。
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紧张、四处旅行、滥用抗生素等情况,皆会破坏体内的平衡,容易造成肠道不适等症状,不仅会引起肠胃疾病,更是影响全身体的健康状况。
病原菌要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首先要能成功侵入人体,而后必需要能定殖附着于人体肠道上皮细胞粘膜,并需要适当的环境才可以滋生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后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益菌能够调整肠道环境,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衍,使肠内功能正常化,促进肠道内积存的毒素排出体外。此外,当好菌占多数时,害菌就没有“作怪”的空间,害菌自然会较少。
益菌可以形成一个“防火墙”或“盾牌”,让害菌没有机会接触到肠壁。
相反地,当体内的害菌比益菌多时,就会产生毒素,加重肝脏的负荷,引发肝脏疾病;或是使肠道纤维化,引起结肠癌(colon cancer)。
要多吃蔬菜,确保饮食均衡。 只吃肉,不吃菜,也会导致体内脂肪过多,胆固醇高等问题,引发心脏病、中风等疾病。
除了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人们也可以通过多吃乳酪(yoghurt)、乳酸食品及饮料、高纤维食品,改善肠道健康。
经常服用抗生素会导致抗生素在杀灭病菌的同时,将体内的益菌也杀灭,因此常吃药的人应该多补充益菌的吸收。市面上也有许多含有双叉杆菌和乳酸菌等益菌的补充剂,这些补充剂的益菌含量更集中,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经常运动也能够促进肠子多蠕动,帮助正常排泄,对肠道健康很有帮助。
人体微生态理论在疾病方面的应用
宏观世界的生态系统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特别是在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我们经常听到或者看到什么什么物种又将消亡,什么什么植物泛滥成灾,其实原因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平衡遭到了破坏。
自然界有自己的平衡,一旦不平衡就会出很多问题。人体也一样,人体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各个功能不同的器官又是一小的生态系统,各个器官内外都有很多微生物,有细胞,有细菌,有病毒。
有益细菌与器官是共荣关系,有害细菌和病毒则相反。
各微生物之间是竞争关系,同时有益菌会合成很多器官所必要的蛋白酶,核酸等来帮助器官实现其功能。
有害菌则分泌大量毒素危害器官,使器官功能丧失。当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则有害菌就大肆繁殖,分泌大量毒素,危害器官健康,人体就出现各种病征。
由此就出现了各种消炎的药物,但消炎药物是把双刃剑,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消灭了有益菌,而且如果杀灭有害菌不彻底,使其产生抗药性或者变异,就会出现药量越用越大,效果越来越差,后来不得不换新药,但药的品种用的越多,以后能用的药就越少。
能不能只杀灭有害菌或病毒而保护有益菌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以菌制菌,用有益菌去消灭有害菌,同时还补充了有益菌,这就是用微生态理论治病的原理。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