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mlmtalk

 

文章数量:7

点击人次:11942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转载】 北京公安国保大队情报员赵鑫参加RBC传销 服用Stem-Kine头发脱光

我的日志

北京市公安局国保大队驻纽约特勤人员赵建新(化名赵鑫,英文名James Zhao)参加RBC Life传销,服用Stem-Kine(所谓“干细胞胶囊”)一年头发全脱光,有苦难言。以下是来自中国大陆百度网站的报道。

Stem-Kine引起脱发 RBC会员有苦难言

Stem-Kine引起脱发 RBC会员有苦难言

美国传销公司RBC Life Sciences曾在其网站上展示图片,声称他们所代销的Stem-Kine可以使已经秃顶半辈子的Ron Ashcroke长出一寸长的头发来。正为秃发而烦恼的赵鑫(James Zhao)对此信以为真,为订购Stem-Kine而加入RBC Life传销会员。此后一年里,他大量服用Stem-Kine,然而头发却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秃光。

长期吃“髓宝”Stem-Kine  危险可能不小于地沟油

美国直销公司销售的Stem-Kine(干细胞增长素),因含有过多维生素D而备有争议。有人指出,RBC Life公司网站所展示的专门用来夸奖Stem-Kine的名为《大家说》的视频,实际上是2011年5月,RBC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举行20周年纪念会时,对与会的几名传销人员所进行的拍摄。这些传销人员在视频里扮演“Stem-Kine使用者”角色,对Stem-Kine赞不绝口,然而据知情者透露,实际上当时他们都还没有吃过Stem-Kine,因为正是在那次会议上,RBC才首次推出Stem-Kine。

网上有一篇题为《RBC Life Sciences传销人员未必都是骗子》的文章,对Stem-Kine的夸大宣传提出了质疑。现将该文摘录于此,供大家参考。

【网文选摘】

RBC Life Sciences传销人员未必都是骗子

报纸上有文章说:“世上坑蒙拐骗之类的勾当,要数传销圈子里最多了。大多数人参加传销赚不到钱,而赚钱的基本上是几个骗子。传销人员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拉人参加传销,故意夸大事实或刻意隐瞒问题来进行宣传,否则难以得逞。”

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深信,许多努力从事传销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坏人,本身也是受骗者。

在武汉的一家咖啡馆里,我曾遇到一个到处流窜、做了多年传销的人。听他口若悬河地吹嘘一家叫作RBC Life Sciences的传销公司,我忍不住拿起他放在桌上的产品目录册子来翻看。

这是一个来自美国纽约的体态有点发福的中年男子(记得他叫谭伟光,英文名Jacky Tan),说话声音挺大。他用带有浓重广东口音的国语,拍胸脯说:“我绝对不骗你,我做RBC每个月赚两万!你看,这是髓宝----干细胞产品,每天早两粒晚两粒能治好绝症,全球唯一,世纪性的创造!六十美元一瓶...”

他见我将信将疑,于是把一只印着英文字“Stem-Kine”的蓝瓶子递给我,并郑重其事地补充说:“RBC Life公司所有产品都是纳米科技做的,老板是‘芦荟之父’,世界第一!”

为了躲避他的唾沫和口臭,我连忙转过脸,细细看Stem-Kine瓶子上的产品成分说明。

我发现,除了鞣花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之外,它并没有什么新玩意。Stem-Kine的维生素D含量超高,我暗自算了一下----如果早两粒晚两粒服用,每天就摄入4000单位以上的维生素D!记得医学杂志曾指出,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的维生素,长期服用会在人体内不断沉积,超过一定数量时会危及生命。想到这里,我决定打断他的宣传,规劝他就此收手。

为避免争执,我采用启发性的方式来展开话题。

“干细胞产品,市面有好多种。营养品的作用只是促使人体自然增长干细胞,而不是直接输入干细胞。瑞士生产的Swisscorr Apple Stem Cell,是以一种稀有的苹果Uttwiler Spatlauber为原料制成干细胞饮料,服用后可促使人体细胞再生,增强免疫力。美国StemTech Health Sciences公司生产的纯植物性干细胞促进剂StemEnhance,是以水生植物Aphanizomenon Flos-Aquae为原料,其所含L-Selectin Ligand可使干细胞(CD34+ cells)从骨髓中释放出来;而它的多糖分子Migratose,可促进干细胞从血液中进入组织。不知你是否听说过干细胞美容护肤品?这类护肤品现在市面也不少。” 
对方听我这么一说,马上不再作声,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静静听我讲解。

“你推销的这种Stem-Kine,不能算什么独特产品。它的材料是鞣花酸、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成本可能不到二十美元。刚才我发现,这瓶Stem-Kine只印了出产日期MFG 03/11,而没有有效日期。你不觉得奇怪吗?食品、保健品、药品,都应该标示有效日期,对使用者负责。以我主观猜测,你参加的这家直销公司RBC Life Sciences不是一家守法的、规矩的公司。老板‘芦荟之父’?怎么以前没人听说过?还有,RBC所有产品真的是用纳米科技制造吗?为什么这本英文产品册子上一个字也没提到nano或nanotechlogy?你回去查一下公司网站,看看有没有提到过。如果没有,那就绝对不会是纳米科技。”

他顿时面露尴尬之色,无言以对。

“你做直销,最好要选择一家老老实实的公司。不老实的公司不会照章办事,往往在财务、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漏洞一大堆,迟早出问题和垮掉。我听说,直销公司是有权对奖金制度进行改变的,也就是说,游戏规则随时可能生变。不老实的公司更会花样百出地对大多数经销商的利益进行侵占,只满足少数网头的私欲,容易产生各种纠纷。你辛辛苦苦拉来许多人,如果某一天突然都被移走了,不是白忙一场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老实的公司自然聚集了一批坏人,热衷于搞欺诈性的炒作。除非你比他们更坏,否则吃亏的是你。”

他听了我这番话,深有感触,连连对我表示感谢。

此后我们还见过几次面,他透露,其实他并不十分了解那个经常拉他参加各种传销的瘦老头的背景,因为那个“上线”不断改换名字,一会儿叫David Zhang,一会儿叫Michael Zhang,一会儿叫Kevin Zhang,就连其中文姓氏是“张”还是“章”,他也搞不清。

传销,是一种人际_网络的生意。有人参加传销,是为了寻找理想化的产品或商业机会;有人参加传销,是为了认识周围更多的人;而有人参加传销,则只是为了便于行骗,因为在其它行业里行骗会受到较多的制约。

胡潇蓤
2011年9月9日

(摘自百度)

注意:不当服用維生素D可能致命

维生素D近年来受到极大的关注。加拿大癌症协会(Canadian Cancer Society)曾经建议成人每天应当摄取1000个国际单位维他命D。自从该建议公布后,维生素D的销售量就直线上升。在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温弗莉对观众表示:维生素D的充足摄取量可以是现行的每日建议摄取量的5倍。美国维生素D补充剂的销售额在2008年猛增了127%,以后每年的增长率达到了3位数。     

然而,随着维生素D的升温,加拿大癌症协会发出警告,要求人们在补充维生素D之前,应当先向医生进行咨询。美国FDA也提醒民众防止维生素D过量中毒。市场上的维生素非常多,为什么单单对维生素D过量提出警告呢?    

原因就是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不容易被人体代谢。过量的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C可以被人体直接排出体外。脂溶性维生素必须经过肝脏代谢成水溶性产物以后才可以被排出体外。如果肝脏功能不足或者摄入量太大,维生素D就积累在体内产生毒副作用。    

维生素D在体内特别不容易被清除。它的半衰期是28天。也就是说如果你第一天服用了1000单位的维生素D,在28天的时候你的体内还有500单位。如果第2天你又服用了1000单位,第2天你体内的维生素D就接近2000单位。所以,只要你每天都服用,维生素D就会积累在体内,最终产生毒副作用。例如仅美国2004年就有284人维生素D中毒﹐其中一人死亡 (2004 Annu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ison Control Centers Toxic Exposure Surveillance System)。    

维生素D过量短期毒副作用的症状是:失去食欲、腹泻、便秘、恶心和呕吐、骨痛、困倦、头痛、不规则心跳、肌肉及关节痛、高血压、肾功能衰竭等等。长期的毒副作用的症状是:肾结石,神经麻木疼痛和不舒服,肌肉疼痛抽筋或者肌肉萎缩。对于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和儿童,尤其危险。    

人体补充维生素D最安全的方法是阳光照射。维生素D主要由皮肤在阳光的作用下合成,在有效的阳光照射下,裸露脸、胳膊和手,持续20—30分钟,人的皮肤就可以合成够用一天的维生素D (1000 IU)。奇妙的是,不论阳光照射多么长,人体自身不会过量合成维生素D,所以阳光下产生的维生素D被称为最安全最便宜的维生素。但是,中老年人皮肤制造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可能需要服用维生素D来补充。    

是否需要服用维生素D,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最好是测定血液中维生素D的平均浓度﹐正常人应该是每升血液25-40纳克。如果低于正常标准,应该补充维生素D制剂,如果高于正常标准,就不能再服用维生素D制剂。    

实际上,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最多的途径通过补钙产品。很多钙剂都添加了维生素D以增加钙的吸收,所以在补钙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服用了大量的维生素D。因为补钙是长期不断的过程,所以维生素D也不间断的被人体吸收。考虑到维生素D的28天半衰期,维生素D逐渐在体内积累产生毒副作用的风险就非常大。这种“无意”中服用的维生素D产生的副作用容易被忽视,有可能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应该引起消费者的警觉。   

加拿大癌症协会警告维生素D总量不应超过2000个国际单位。

 

«上一篇:RBC Life Sciences\' Crime Evidence in China   下一篇:保健品直销行业监管盲区的惊人黑幕»

评论(0) 点击次数(3348)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