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blog.net 资讯 » 深度报道 » 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直销占比高 药店增速慢

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直销占比高 药店增速慢

http://www.dsblog.net 2019-06-27 16:19:35


  直销:率先进入市场,培育我国膳食补充剂的市场基础
  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最早由安利纽崔莱培育。安利(中国)于1992年落户广州,1998年安利(中国)的膳食营养补充剂系列产品“纽崔莱”进入中国,第一次将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概念完整的带入中国,在此之前,我国并没有完整的膳食营养补充剂的概念。
  2006年,中国政府正式开放直销牌照,保健品直销企业随之进入发展的“黄金十年”。
  在市场培育初期,由于消费者对保健品认知缺乏,传统渠道如药店、商超等难以有效推动产品销售。
  而直销模式以其极具影响力的特征,在早期脱颖而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我国申请直销牌照存在较高的门槛,申请企业需要有强大的资金实力、符合要求的生产基地和产品、以及直销经验。
  目前,我国商务部公示的获得直销资格的企业共有91家,其中,共有75家企业从事保健食品相关业务。


  药店:相比药品,保健品更具毛利驱动型动销模式
  在我国现行的监管体制下,药店销售的保健品分为两种形态:
  (1)普通食品:只需获得QS流通食品认证。只要符合国家QS食品安全标准,取得资质的企业便可自行生产产品。该类保健品大多数均可以在药店销售,小部分或有限制。
  (2)保健食品:需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注册批件方可在药店销售,批文申请过程通常需要一定时间,且外资品牌取得注册批文存在壁垒。该类保健品在渠道的接受度和消费者的认可上有一定优势,并且可以按照批准证书进行功能声称。
  保健食品批文成为药店渠道主要壁垒。
  一个批文通常需要耗费百万+、2-3年,生产同时需要GMP资质,以及消费者培育,环环存在壁垒。
  在取得批文的保健食品中,进口保健食品只占不到5%。
  因此,只有极少数进口保健食品在我国进入药店进行线下销售,绝大部分进口保健品仍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进行线上销售。
  线上、线下消费人群存在明显错位,传统渠道消费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线上渠道以青年人为主。
  因此不同渠道top品类上存在明显差异,线下渠道以蛋白分类,钙类、维生素类、清肠类为主导。
  从品牌来看,2017年城市零售药店top20产品中,汤臣倍健7个产品上榜,其子公司广州佰健3个产品上榜。可见,在传统药店终端,汤臣倍健具有优势主导地位。
  非直销企业在传统渠道销售模式分为:(1)区域经销模式;(2)直供终端(KA)。
  一般来讲,药店渠道利润分配为生产成本:经销商拿货价(厂商出厂价):药店终端进货价:零售价=1:3:4:10。
  经销商利润率较低,以“走量”为主。优质经销商具有稀缺性特点,掌握优质经销商资源的非直销企业享有一定的渠道优势。
  以汤臣倍健为例,公司通过经销商在各主要零售终端采用“专柜+营养顾问”的销售模式(营养顾问均属于经销商派出人员)。
  保健品在药店渠道8%-10%的营收占比一直是行业主流,毛利率水平在50%-70%,贡献了14%-18%的毛利。
  对比来看,中西成药品的毛利率只有34%-35%。可见,保健品业务在药店属于典型的“高毛利驱动”品类。
  过去,药店渠道的保健品销售过度依赖推荐,导致保健品企业过度依赖连锁药房的营销资源,低层次重复竞争明显。
  VMS类在连锁药房保健品销售占比50%+,但由于产品批文受限,不同品牌产品重复度超过80%,导致此类产品只能在品牌间简单轮换,此类竞争态势使得连锁药房占据了强势的谈判地位,保健品生产企业只能在供货价格上反复博弈。
  现如今,消费者更加重视品牌,头部企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由于品牌化程度的提升,药店对品牌产品依赖度也随之提高。截至17年,国内药店共有45.4万家。
  随着药店的连锁化率提升、部分药店上市及行业内并购整合的加剧,会进一步带动药店渠道的扩大,带来一定增长空间。

来源:行业研究报告 东北证券
相关报道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登陆后即可发表评论哟!请输入您的: 博客名     密码 新博客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