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英特莱德事件
http://www.dsblog.net 2012-06-28 09:57:16
安利英特莱德事件
事件简介
2001年3月12日,安利的部分营销代表在突然接到了安利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口头或书面通知,提醒安利营销人员“停止与英特莱德相关的全部活动,否则公司将立即终止与阁下所签的劳务合同”。3月22日,部分营业代表由此来到东方广场W1座205室与安利北京分公司管理层对话,并进一步引发了绝食抗议、“冲击”店铺事件。这次事件就是直销界著名的“英特莱德事件” 。
2001年3月28日和30日,发生了50余名安利营销人员滞留北京分公司绝食抗议及上海、石家庄等地部分安利营销人员“冲击”当地分公司事件。4月3日,部分安利营销代表上书北京市政府信访办,并约见律师进行咨询。
事件背景
中国直销行业系统文化发展的至高点是骆超时期的安利耶格系统。在骆超起势之时,安利的其他团队基本没有系统概念,其提出的“不谈安利谈系统,不谈赚钱谈学习”等理念,给当时的直销业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骆超用系统的理念兼并了很多安利其他部门的领导人。
耶格的大量兼并自然引起了其他部门领导人的强烈不满,于是纷纷投诉,面对其他部门的攻击和公司的打压,耶格加强了内部教育,经常在其内部培训上宣称:“‘没有安利,我们可以做安利’、‘公司不是唯一的,系统才是唯一的’等。”
这样的发展势头威胁到安利,2001年3月,公司对部分夜歌领导人处以了重罚,禁止安利人员参加济南英特莱德公司的培训,引发了绝食抗议、“冲击”店铺事件。
取消一个培训会惹出一场大麻烦
安利公司为什么要停止营业代表参加英特莱特公司的培训呢?
安利(中国)副总裁黄德荫在一个重要声明中对此作了解释:近期,安利个别营销人员以其他公司的名义开展的与安利业务有关的“培训活动”被群众举报,引起部分地区工商部门的介入查处,新闻媒体也曾以“非法传销”为题进行了追踪报道,致使安利(中国)的运作管理受到外界误解,形象受到损害。“同时,这些规避公司监督和管理的行为也使广大守规经营的营销人员的正常业务受到冲击,在市场中造成了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公司因此发出通知,要求安利营业代表停止参加类似活动”。
安利(中国)对外事务部称,2001年2月份,由英特莱德公司在天津举办的一次培训会就被工商部门以“涉嫌非法传销”而被责令停止,在安利对此次会议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安利的形象却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但前去安利公司“对话”的营业代表强调,英特莱德培训机构是一家“很专业”的营销、商业管理培训机构,“讲座水平极高,可以更好地发展安利业务”,“10节课才收100元,比安利自己开的课收费便宜”。
部分安利营销代表指安利公司无权随意剥夺营业代表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安利公司的营业代表,是否能够参加英特莱特公司的培训并不重要,可是作为中国公民,安利无权限制我们学习上的自主权。”
能否参加英特莱德的培训会议,成为安利(中国)公司与部分营业代表分歧的一个焦点。
英特莱德培训会议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方式
安利公司禁止其营业代表参加英特莱德公司的培训会议,除了培训费及相关费用一些损失,为何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竟至于引发绝食抗议、“冲击”店铺事件发生呢?
4月3日,在向律师进行咨询时,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安利营销代表一语道破了天机:我们参加一个培训,安利为什么会那么反对?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内幕。“这实际上是安利转型以后,安利网络之间利益的一种冲突”。
在安利公司提供的一份材料上,记者看到,3月20日部分营销人员在对安利的六点要求中第一条提出:耶格系统的营销人员拥有选择和参加会议的自主权……为了不妨碍业务的发展,我们已向公司报备4月份沈阳的会议,但未获批准,请公司负责人当面解释。
安利的书面答复为:1998年7月22日,中国政府批准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以“店铺经营加雇佣推销人员”方式复业经营,所有人员均直接与安利(中国)签订《安利营业代表合同》,由安利(中国)负责规范、管理。转型后的安利已不再以直销方式经营,故再无独立运作的“系统”存在。
但这位营业代表说:“安利转型以后,实际上还是有网络的。”
- 喝彩新自我 安利(中国)2024业绩重回7%
- 安利新任CEO首访中国市场 宣布一重要决策
- 2024安利盛典 | 业绩实现7%的强势增长
- 2024安利(中国)南昌城市群年会圆满落幕
- 零距离参观安利工厂 共同探索品质之源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