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生物:一个被大股东资本运作掏空的壳?
http://www.dsblog.net 2006-06-20 16:01:59
要借巨亏利空打压海王生物股价,实现流通市值最小化,.进而,可以根据股改前后流通市值不变的对价原则支付最低的对价。从日K线图上,可以看7月18日、1月23日,海王生物(0078)两次创下上市八年最低价3.元、3.05元的时候,恰好是是上市八年首次公布半年报预亏的第二个交易日,首次公布年报巨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至于海王集团在股改时对所持股份所做的8元减持限价做的承诺,恐怕不是也为了维护二级市场的股价,而是为了实现自己16330万持股套现。既然,抵债给海王生物的亚洲资源可以在一年内从0.2港元暴涨到2港元,暴涨10倍,那么,海王生物为什么不能在三年后从2元(现在的10获8股股改方案,停牌价3.72元除权参考价2元)实现海王集团持股套现的利益最大化。
有人说海王集团不会做实业,只会玩资本运作,尽管海王生物上市8年利润不断减少,但公司资产规模却扩张得很快.仅仅2年之内,海王生物资产总额从2000年底的8.7亿扩张到2002年底的34亿元,这其中主要靠的就是再融资和银行贷款.,. 通过巨额关联交易、应收账款、广告收入,海王集团不断掏空海王生物。遗憾的是, 海王生物业绩每况俞下,失去再融资功能,在推动海王生物最好资产境外上市后,海王集团手中最后1.63亿海王生物股票的套现,恐怕是他掏空海王生物的最后一步棋。
海王集团最得意的资本运作当属,1998年海王生物上市和2000年增发新股,二者共获得15亿巨资,此后海王集团通过一系列关联交易把自己的资产高价卖给海王生物,比如1999年让海王生物以3.48亿元收购账面净资产仅2.2亿的海王药业,净赚1.28亿;
2000年让海王生物以3亿收购账面净资产仅2.82亿的巨能新技术41%股权,投资溢价达1.84亿元。作为巨能新技术母公司巨能实业的第三大股东,海王集团自然可以从中牟取暴利。更绝妙的掏空海王生物之笔,还是2003年11月把巨能新技术41%股权再以3亿元卖给巨能实业。
问题是直到2004年11月巨能实业才付了2900万元股权转让款,剩下的2.7亿还不出来了。此时,一个神秘的香港人出现,替巨能实业以股抵债,1.294亿股亚洲资源(899.HK)以每股2港元市值过户给海王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资源股价从2003年初0.2港元/股一路被炒高到2004年的2港元/股,一年暴涨1000%,市盈率达到13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1.294亿股亚洲资源抵给海王生物后,亚洲资源就从稳定了半年的2港元暴跌至1港元。显然,2港元的亚洲资源就是给海王生物作的局。问题是,谁是亚洲资源的庄?海王集团与巨能实业都说亚洲资源与己无关。可据报截亚洲资源的资产正是收购巨能实业的两个子公司。海王集团是巨能实业的第三大股东。而亚洲资源收购巨能实业资产后暴涨,而其间海王生物充当巨能新技术第一大股东时,这些恐怕不是简单的巧合。
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当是,亚洲资源在海王集团巨能实业操纵下大涨,然后拿亚洲资源股票去给海王生物抵帐?最可怜的是海王生物,昔日投入的2.76亿元现金,如今变成1.294亿股已巨亏50%的股票,最奇怪的是,海王生物为什么持股一年一股不抛,非要越套越深?早在2005年7月15日亚洲资源跌至1.6港元,海王生物已开始公告计提亚洲资源股票4000万减值,8月亚洲资源险些跌破1.港元,9月放量回到2港元(海王生物1.294亿股亚洲资源成本价,),海王生物为什么还是一股不抛?表面上是亚洲资源平日成交仅10万股水平1.294亿股难以大规模套现,,实际上也许是海王集团不让套现,也许海王集团要借1.294亿股亚洲资源2006年1月再次跌到1.港元形成1.3亿亏损,打造海王生物5.8亿巨亏的重头戏,要趁海王生物巨亏之际股改,支付最低对价?
海王集团之所以成为资本运作的标本,就是因为海王集团控制人懂得市场经济游戏规则,善于钻政策法规的空子谋取利益,因此,尽管海王生物在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上,有许多违规动作,也受到投资者及媒体的质疑,监管部门的调查和谴责,但从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这就是海王集团比其它大股东高明之处。作为资本运作的高手,海王集团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而海王生物的中小投资者目前只能以流通股东否决权,要求提高对价,维护自己的权益。
至于海王集团在股改时对所持股份所做的8元减持限价做的承诺,恐怕不是也为了维护二级市场的股价,而是为了实现自己16330万持股套现。既然,抵债给海王生物的亚洲资源可以在一年内从0.2港元暴涨到2港元,暴涨10倍,那么,海王生物为什么不能在三年后从2元(现在的10获8股股改方案,停牌价3.72元除权参考价2元)实现海王集团持股套现的利益最大化。
有人说海王集团不会做实业,只会玩资本运作,尽管海王生物上市8年利润不断减少,但公司资产规模却扩张得很快.仅仅2年之内,海王生物资产总额从2000年底的8.7亿扩张到2002年底的34亿元,这其中主要靠的就是再融资和银行贷款.,. 通过巨额关联交易、应收账款、广告收入,海王集团不断掏空海王生物。遗憾的是, 海王生物业绩每况俞下,失去再融资功能,在推动海王生物最好资产境外上市后,海王集团手中最后1.63亿海王生物股票的套现,恐怕是他掏空海王生物的最后一步棋。
海王集团最得意的资本运作当属,1998年海王生物上市和2000年增发新股,二者共获得15亿巨资,此后海王集团通过一系列关联交易把自己的资产高价卖给海王生物,比如1999年让海王生物以3.48亿元收购账面净资产仅2.2亿的海王药业,净赚1.28亿;
2000年让海王生物以3亿收购账面净资产仅2.82亿的巨能新技术41%股权,投资溢价达1.84亿元。作为巨能新技术母公司巨能实业的第三大股东,海王集团自然可以从中牟取暴利。更绝妙的掏空海王生物之笔,还是2003年11月把巨能新技术41%股权再以3亿元卖给巨能实业。
问题是直到2004年11月巨能实业才付了2900万元股权转让款,剩下的2.7亿还不出来了。此时,一个神秘的香港人出现,替巨能实业以股抵债,1.294亿股亚洲资源(899.HK)以每股2港元市值过户给海王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资源股价从2003年初0.2港元/股一路被炒高到2004年的2港元/股,一年暴涨1000%,市盈率达到13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1.294亿股亚洲资源抵给海王生物后,亚洲资源就从稳定了半年的2港元暴跌至1港元。显然,2港元的亚洲资源就是给海王生物作的局。问题是,谁是亚洲资源的庄?海王集团与巨能实业都说亚洲资源与己无关。可据报截亚洲资源的资产正是收购巨能实业的两个子公司。海王集团是巨能实业的第三大股东。而亚洲资源收购巨能实业资产后暴涨,而其间海王生物充当巨能新技术第一大股东时,这些恐怕不是简单的巧合。
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当是,亚洲资源在海王集团巨能实业操纵下大涨,然后拿亚洲资源股票去给海王生物抵帐?最可怜的是海王生物,昔日投入的2.76亿元现金,如今变成1.294亿股已巨亏50%的股票,最奇怪的是,海王生物为什么持股一年一股不抛,非要越套越深?早在2005年7月15日亚洲资源跌至1.6港元,海王生物已开始公告计提亚洲资源股票4000万减值,8月亚洲资源险些跌破1.港元,9月放量回到2港元(海王生物1.294亿股亚洲资源成本价,),海王生物为什么还是一股不抛?表面上是亚洲资源平日成交仅10万股水平1.294亿股难以大规模套现,,实际上也许是海王集团不让套现,也许海王集团要借1.294亿股亚洲资源2006年1月再次跌到1.港元形成1.3亿亏损,打造海王生物5.8亿巨亏的重头戏,要趁海王生物巨亏之际股改,支付最低对价?
海王集团之所以成为资本运作的标本,就是因为海王集团控制人懂得市场经济游戏规则,善于钻政策法规的空子谋取利益,因此,尽管海王生物在财务造假、信息披露上,有许多违规动作,也受到投资者及媒体的质疑,监管部门的调查和谴责,但从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这就是海王集团比其它大股东高明之处。作为资本运作的高手,海王集团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无可厚非,而海王生物的中小投资者目前只能以流通股东否决权,要求提高对价,维护自己的权益。
<<
1
>>
来源:和讯网
相关报道
- USANA葆婴入选2024年度“质量金盾案例”
- 同仁堂两项技术成果荣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 如新ageLOC活颜视黄醇精华乳全新上市
- 天福天美仕313国际系统精英培训研讨会举行
- 理想华莱福建省总代理店在泉州市盛大开业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dsblog.net推荐
- ·卫康深度布局肠道微生态
- ·春芝堂25周年庆亮点抢先看
- ·东方红携多项技术成果亮相珠海航展
- ·艾多美欧洲浪漫之旅圆满收官
- ·USANA连续三年被评为犹他州最佳制造商
- ·安利斩获中国营养师发展大会多项大奖
- ·无限极“思利及人助学圆梦”走进西藏大学
- ·双迪纳米气泡富氢技术“狂飙”
热门文章